阅读新闻
“灵动的手指”
——供一年级学生选修的说话课程
一、课程目标
1.引领学生学习跟手有关的各种游戏,使学生的手指更加灵活,手、口、脑更加协调一致。
2.引领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小手肌肉,培养理解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意识,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共设计15课时的教学内容,分5个部分。
单元 |
课时 |
主要内容 |
指纹章 |
3 |
利用自己的手指,蘸上颜料,在纸上印出指纹章,完成图画。 |
韵律操 |
3 |
一边数拍子,一边跟随节拍让手指动起来,学习手指韵律操。 |
手指谣 |
3 |
一边诵读琅琅上口的童谣,一边用手指做动作来表现童谣的内容。 |
指印画 |
3 |
用手指蘸上不同色彩的颜料按出指印,然后在此基础上增添几笔,创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植物、动物、生活用品等。 |
玩手影 |
3 |
一束光,一双手,再加上学生的一点奇妙的想法,就能成有趣的手影。利用手影来表演故事。 |
三、课程展开
1.活动时间: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时间内开展,每周一小时。
2.活动地点:一年级教室。
3.活动方式:
(1)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框架,研究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确定各课时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按照计划认真落实。
(2)手指游戏的选择上,遵循三大原则:科学性原则:内容的选择应建立在分析各年龄段幼儿的手部动作发展和语言发展之上。递进性原则:内容的选择要有层次性,其动作和语言要有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步步加深。趣味性原则:内容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进行有目的地选择。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教学合一。把生活观察、知识学习、手法训练、自由创作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使学生在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增强。
4.活动要求:
(1)要求老师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方法。课前认真做好教学材料、教学手段等准备工作。课后认真做好总结反思,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持续激发学生对手指游戏活动的兴趣。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作好准备,课上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活动。在课堂上,自由交流,敢想敢说,勇于创新。
四、课程评价
1.老师将认真做好活动的总结反思,并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指导。同时做好相关档案材料,递交校行政存档,接受学校的考核评价。
2.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将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进行过程性观察评价。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考核评价。研制过程性评价与成果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表,每学期期末对参与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性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