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师者如水三:城市里的文盲老师

录入者: 周海亮    来源: 网络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2-09-07    【字体:

 小街隐在闹市区的背后,书摊隐在小街的角落。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即使走在小街上,也很难发现女人的书摊。地上铺一张油纸,油纸上挤满了陈旧的书籍,这是女人全部的生意。女人终日守着这个书摊,她的脸和旧书纸一样黄。

 偶然发现这个书摊,于是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这里的书大多破旧不堪,或缺了封面,或缺两页内文,或纸页发黄发脆,沾满污渍。可是偶尔,我还是能从这里淘到一两本有价值的书或杂志。我去了,女人很是兴奋,忙搬来板凳让我坐下慢慢挑选。她的目光充满期待,我想她的生意不会太好。

 与女人熟识,聊的慢慢多起来。她告诉我她和男人几年前来到城市,一开始靠收废品为生,后来从废纸堆里挑出旧书拿到街上卖,收入竟比收废品还多。这样就慢慢转到卖旧书上了,女人说,守个地摊,总比走街串巷收废品轻松。女人还说她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书上的字多半她不认得。可是这并不影响我卖书,女人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的眼睛尖着呢。

 女人的眼睛的确很尖。小街上挤着三五个相似的旧书摊,唯独她的摊上找不到一本盗版书。我纳闷。识不了几个字的女人,怎么做到的呢?这个简单,看印刷质量,裁切质量,纸张质量,字体大小,我和我男人都能一眼看出来呢。她笑着说,书可以破旧,但必须是正品……就像玉,再脏再旧再破,品质不变。女人一本正经的表情,说,做生意,没有商德怎么行呢?我嘱咐女人说,以后收到有价值并且品相当好的书,就替我留着。女人反问,你认为哪类书有价值呢?怎么跟她解释呢?我只好说这样吧,厚一点的,国外作家的长篇小说,1980年以前出版的,八成新以上的,你就先替我留着,反正我常常路过这里。女人想了想,说,那就替你留3天吧……3天内你没过来,如果别人看得上,我就卖给别人……我也需要流动资金啊。我笑,笑女人的认真。

 后来我搬了家。新家距小街很远,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光顾女人的书摊。半年后再去那条小街,她的书摊已经不见了。向旁边的人打听,才知女人开起了店——还卖书,不过她已经把一个地摊,变成了真正的店铺。

 女人的店面不是很大,却简洁典雅,4个大书架靠着墙壁,排得满满当当。令我吃惊的是,女人竟然把书架上的书籍详细地分了类,完全是新华书店的排场。当然有旧书,旧书占去大约半面墙壁,却不像新书那样归类,只简简单单划出1元区、3元区、5元区和8元区,一目了然。女人的认真,无处不在。

 更令我吃惊的是,屋子里有一个由4扇毛玻璃屏风围起来的独立空间,女人说这是为那些想在这里读上几页书的人准备的。8个座位,一张大圆桌,桌子上有盆花。有免费的茶水,有纸,有笔,屋子里飘着淡淡的轻音乐。女人说如果只想蹭看几页书,这是不收钱的。不过有些人喜欢坐在这里喝着茶读上一个下午,那么,只收2块钱。相当于往外租书了,女人笑着说,并且现看现还,最大限度利用图书资源,何乐而不为?问她来这里看书的多吗,女人说多啊!8个座位早不够了,可是店太小,没办法再加。她说她和她的男人正在物色新的店面,如果一切顺利,她想开一个正儿八经的书吧。上到40个座位,隔断成书房模样,再雇上一个可以导读的大学生店员。我问那岂不和图书馆一样了?女人说当然不一样。图书馆我去看过,那里环境多单调,气氛多压抑啊!那里有轻音乐吗?有花吗?有茶水吗?提供纸笔吗?图书馆卖书吗?有服务生吗?去图书馆的人多是查资料,来书吧的人,则变成一种品味,一种消费时尚了。她想了想,加一句,在家里洗个淋浴与去旅游区泡温泉,感觉能一样吗?

那天我在女人那里买下本书,其中包括两本旧书。女人说一直帮你留着呢。我说不是只留3天吗?女人说有流动资金了,就多帮你留几天。我问她你确信我会找来?女人说当然,我拉回头客,一拉一个准。

 我相信女人的话。我想女人之所以能从收废品练起地摊,从地摊开到店铺,又豪情满怀地要开一家独一无二的书吧,正是缘于她乐观、自信、善良、纯粹、朴实、认真、安静、守信并且勤劳的品质。品质与身份无关,一位乡下女人把这些品质带进繁华的城市,我想我应该感激她。

 只读到小学二年级的女人,在城市里,其实更像一个文盲,但这并不妨碍她现在所做的一切。女人说,知道吗?有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位老师,虽然我没什么知识,可是我能让更多的人来我的店里读书并从此爱上读书,我不是老师,又是什么呢?并且,我还是一位合格的老师呢。说到这里女人红了脸,她的脸自里透红,与一年前的暗黄,已经大不相同。

 (来源:半月谈系列刊物《品读》——全国十佳文摘期刊,2010年第1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