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浙大培训札记一:品儒道禅管理智慧

录入者: 蔡小玉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2-03-19    【字体:

儒道禅管理智慧

 

———听张应杭教授的“儒道禅之管理思想”有

 

听罢张应杭教授讲述的“儒道禅之管理思想”,颇有感悟。他以国学管理智慧为话题,让我明白了儒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管人体现德治之道,道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管事而体现道法自然,佛家的管理主要体现人格修炼方面的“平淡心态”

 

一、德治之道

 

(一)德治为上。《论语·为证》中写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阐明了外在的规章、刑罚等只能约束外在的行为,而道德礼仪的教化则可培养人内在的羞耻之心,从而使行为不出格。

 

管理需要制度,无章不成方圆,约束需要制度,没有严明的奖惩,也就没有团队事业的成功,但是,能从精神上、思想上、理念上加强引导,让团队成员人人以团队的目标、团队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实现团队的目标、团队的利益努力工作而成为自觉行动的管理,应是上善之道,理应需要我们去学习实践。

 

教育事业是关乎祖国未来的崇高事业,其管理者必须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把正确的价值观念灌输到每位教职工头脑中,实质衍化教职员工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即将“教乃仁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准则。

 

(二)德性立身。“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有关于德性的总原则。

 

儒家让我们懂得,德性立身的安身之道,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中庸为美的处世之道,让我们明白,以为本,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以育人,可以培育学校的团队精神;以待客,可以赢得人际关系,获得学校信誉;以为贵,可以推动我们勇于创新,不断发展;以为贵,是我们做人之本,兴业之道。

 

二、道法自然

 

道家让我们懂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在团队的管理中,要求我们一切事情要顺其自然,做任何事情要尊重自然,要善于理解他人,善于因势利导,同时,不可以反自然地对待工作,不可以反自然地对待别人,不可以反自然地对待自己,学会有为有所不为。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自然的态度对人、对己:(一自然的态度对待人。你的存在是自然的、别人的存在是自然的,一个人不能无视他人的存在。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员工的身心、欲望,更要关注服务对象——学生的需求、愿望,即在管理工作中既要考虑教职工的利益,更应以解决学生的需求为根本。(二)自然地对待自己。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不必刻意地为生命添加很多不必要的负担。每个人要摆正自己对财富的欲望、对权力的欲望,以事业为重,不必刻意去追求多余的、满足虚荣心的东西。

 

其次,“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处世之道告诫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要接触政府方面的各种部门,周边以及业务上的各种企业,在与他们的接触和沟通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始终抱着向他人学习的态度,仰视待人,俯视做事。

 

三、平淡心态。

 

佛家讲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上,日日都是好时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平心态。事业上的挫折,工作中的困难,生活中的困惑,是我们避之不了,需要经常面对的。如何对待,是对我们人生观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精神意志的一种磨练。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会成为我们前进、进取的动力;处置不当,则会让我们意志消沉,背上包袱,影响工作,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事业。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自然的,以平的心态去面对自然发生的平常事,泰然处之,任何事情就都会是美好的。

 

更重要的是,佛家让我们懂得上善若水。做人要有水的胸怀,水的品质,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事要有平常心,不争名,不争利,踏实工作,低调做人,学会布施持戒”、“忍辱”、“智慧禅定

 

传承三千年的儒道禅文化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谱写着辉煌,也将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历程中再续新的篇章。我们要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加强儒道禅思想理论的学习,汲取其中之营养,善用其中之方法,讲道德,讲自然,讲觉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之学校主动发展加倍努力地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