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浙大培训札记三:笑声之余

录入者: 蔡小玉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2-03-19    【字体:

浙大培训札记三:笑声之余

——听郑强教授的“关于中国教育的思考”有感

今天是二度听最牛愤青教授中国的教育现实问题了。虽然模式与案例基本相同,但仍让人听得笑声时起,津津有味,思绪万千。

一、用专业来赢得掌声

据统计郑教授的每场讲座都能引起雷动的掌声,网上即有名为《被127次掌声打断的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经典语录》,这是为什么呢》?你看,郑教授竟将自己与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PK,在公众场合敢与易大教授比,没有底气与勇气是万万不行的。我们真的很佩服强哥,你看他一个研究高分子的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但他谈起教育来那么头头是道,即使看他演唱与打球的照片都是那样有专业水准。真是奇才!

人人都需要掌声,虽然掌声的含义有不同,但作为一名成功者来说,赢得掌声是人们对他(她)专业水平的认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直在思考着专业发展,但是我们对专业的认识多少。为什么人们大都认可医生的专业性,而对教师的专业性缺乏应有的认可?同样是教育,为什么大家似乎更认可中学教育的专业性,而认为小学教育谈不上是什么专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有一条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就是目前我们小学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的确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医院里,儿科医生之所以有和成人医生一样的专业地位,那是因为儿科医生有自己独立的专业领域和专业技能,能解决成人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我们小学教师也能够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那我们就真正拥有自己的专业了,我们也一定能够赢得自己的专业尊严。

二、用反思来获得智慧

讲座的过程中,郑教授不停地出示他的强歌语录,并组织自己的经历与生动的事例,进行具体的阐述,让我们在笑过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老师得到学生的喜爱三个法宝,第一是要有真才实学第二条秘诀是要有爱生之心第三点是要有沟通本领孩子的成长不是30米赛跑,不是300米赛跑,不是3000米赛跑,而是1万米赛跑做主人最幸福教育是把双刃剑,好的教育让人走向睿智,反之让人愚昧,而且愚昧得不可教谕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被搞死在起跑线上了教育孩子要追求非对称优势,尤其是非对称文化优势,这是非常重要的法宝……

这些语录,发人深省,直指当今我国教育的状态。郑教授在演讲过程中,列举了一个又一个事例,这些事例就发生的我们身边,耳熟能详,比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亲眼目睹现在的家长为了这句话,为自己的孩子报多个兴趣班,把孩子的休息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学这学那,有些家长甚至会逼着孩子去学不愿意学的东西,搞得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同作为教育者,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负面意义,有时我们甚至也成为扼杀快乐的帮凶。原因就在于我们缺少反思的精神,人云亦云成为一种思维的习惯,总认为随大流不会错!因此,我们需要锤炼我们的反思能力,凡事得想一想,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多站在人的长远发展的角度想一想,这样的思考才会让我们教育更具智慧。

三、爱心获得成就

郑强是一位有爱心于责任的教授,他说“我的学生在黑龙江老家生病了,我把他带到杭州,找最好的医生给他治疗;我的一个西部的学生,因为家里穷没钱买车票回家,我给他买车票;我的女博士生找不着对象,我帮她找……”所以连续三届被选为浙江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我想,也许这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有什么比获得学生的认可更让人感到满足的呢?

爱是师德之本,没有爱心的人做教师,只能是把这份工作当作混饭的工具,充满爱心的人当教师,就会把这份职业当作带来来追求,他(她)的眼里、心里时刻装载学生,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会在乎孩子的出生,课堂上,他(她)会随着孩子的笑而笑,因为孩子的不争而想方设法,会因为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的快乐。

从教二十五年来,让我最有成就感的并不是自己获得了多高的专业称号,获得了多少荣誉与奖项,得到了多少资金,得到了多少人的夸奖。每逢过年过节,我最在意的是来自己学生的问候,尤其是过往的孩子还能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份心意!因为我觉得自己真心付出了,他们能记得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