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强化学科实践,推进新课标研究 ——记横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小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为深化集团校际教学交流,探讨新课标研究的新路径,3月25日下午,横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强化学科实践,推进新课标研究”小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在横林小学举行。来自集团成员校的老师们为本次活动展示了六节精彩纷呈的课堂。
体育学科:活力飞扬健体魄
横林小学高振洲老师与横林实验小学丁怡楠老师分别执教《跑与游戏》《原地侧向投掷垒球》。高老师通过跨栏、钻圈等障碍跑设计,将竞技练习转化为趣味闯关,学生在挑战中提升灵敏性与协调性。丁老师以“分解示范+分组练习”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投掷发力技巧,课堂贯穿“学、练、赛”一体化理念。两节课充分体现“以体育人”的课程目标,学生在汗水中锤炼意志,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美术学科:奇思妙想绘童趣
周雨欣老师执教三年级《动物面具》一课,周老师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线,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材料特性,结合综合材料创作形态各异的动物面具。课堂中,学生化身“小小设计师”,在想象与实践中突破难点,体验艺术创造的成就感。横林实验小学的陈晓蕾老师为二年级学生带来《动物朋友》一课。她以趣味游戏激活课堂,带领学生观察动物特征,通过示范线条变化技法,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捕捉动态之美。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游戏中领悟美术表达的乐趣。两节课均以“激发创意、回归生活”为核心理念,为美术教学如何平衡技法指导与思维启发提供了鲜活范本。
音乐学科:民族韵律润童心
横林小学范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音乐课《乃哟乃》,范老师立足学情,巧妙设计“听、唱、演、创”多维环节,通过趣味图谱感知节奏,借助动画与民族服饰展示土家风情,逐步引导学生吟唱歌曲、分组设计舞蹈动作,用肢体语言诠释音乐情绪,既有音乐素养的扎实训练,又有文化浸润的深层渗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心理学科:润心赋能护成长
横林小学的虞昳菲老师带来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例《奇妙糖果屋》,令人耳目一新。本节课以“外号”为切入点,通过情境讨论、角色扮演和“心灵糖果”互动游戏,引导学生直面恶意绰号的情感伤害。学生在虞老师的启发下,畅谈被起外号的感受,制作自己的“外号糖”,并提供对应的“改良秘方”,探索用友好沟通化解矛盾、以积极心态接纳自我的方法。虞老师巧妙的设计、精妙的游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会换位思考,深刻理解“尊重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守护身心健康。
课后,各集团成员校教师围绕教师的课进行了共同研讨,达成了小学科教学的几点共识。一是突出小学科的育人功能,突显各学科的学科特点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发展。三是注重学科实践,通过多元任务帮助学生体验和掌握相关技能,提高认识。
本次集团校际小学科教研活动不仅为成员校的老师们提供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促使老师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也更加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图文:各教研组、备课组;审核: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