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红色云溪》读后感—李子轩
英雄长眠处, 苍松一峥嵘。翻开《红色云溪》,那些在时光深处愈发清晰的面容,那些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化作震撼心灵的力量,让我重新思考信仰二字的千钧之重。
这本书记录的不仅是云溪地区革命斗争史,更是一部关于信仰与奉献的史诗,书中那些隐姓埋名的地下工作者,忍痛与至亲骨肉分离的年轻战士,他们用血肉之躯诠释了忠诚二字最深刻的含义,当读到老游击队员在暴雨中用手榴弹掩护乡亲们转移时,我忽然明白:所谓英雄主义不过是在恐惧中选择担当,在绝望中依然心怀希望。
最令我动容的是那三封绝笔信的情节,一位母亲留给儿子的信里写着“若你见到夜空中最亮的星,那就是妈妈在守望你”。地下党被俘虏前在烧掉的信件残片里还能辨出“替我看尽山河”。最年轻的战士在子弹打光前,用刺刀在树干上刻下“告诉后来人,我们活过”。这些文字让我懂得,红色基因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藏在这样的温柔与决绝里。
当游击队员利用童谣传递情报,当党员将革命理想缝进百家衣里,当他们通过戏班演出的眼神交流交换秘密,无处不在彰显书中的那句“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制历史,而是让历史照亮前路”。这种智慧与勇气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如今漫步云溪河畔,书中炮火硝烟之处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这种革命精神又何尝不会传承下去呢?
合上书本,我忽然感悟自己并非在阅读历史,而是在触摸文明的基因序列,那些在《红色云溪》中复活的呐喊与微笑,早已透过书页渗入我们的指纹,就像三公里外的云溪新城里,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辨认着老照片里那些永远停留在二十岁的先烈。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不正是红色精神最鲜活的传承吗?我确信只要有人还记得云溪的烽火,民族的星空就永不暗淡,永远会传承下去。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