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高年级数学教研组第十一次校本研修

录入者: 张君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7-11-22    【字体: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优化计算教学课堂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首先由何均老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她从:创设情境,精彩导课;直观演示,理解算理;自主探究,合作优化;反思错误,培养习惯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她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是认知的兴趣。但要使这种学习兴趣能持久,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如:探索性情境、竞争性情境、游戏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操作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导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是以哪种导入开讲,老师都要深入研究教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了让各位老师更好地理解“直观演示,理解算理”,何老师举例说明,在教学除法竖式的时候,学生不理解为何48÷2要从高位算起,也记不住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于是,我拿出了48根小棒,分别分给两个小朋友,边分边问怎样分得快,在问答中,学生联系分小棒的过程,共同探索除法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理解了商的定位,充分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长期以来,除法竖式一直被当做程序性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写的步骤和方法,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因机械记忆的不牢固而产生了种种错误。而联系分小棒的活动后,学生亲历了竖式的“创造”过程,从而深刻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算理,进而提高了计算教学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何老师还说到了算法多样化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地展现,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这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最后,何老师还强调了反思错误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效率。

  听了何均老师的演讲,各位老师受益匪浅,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次活动,每一位老师对于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IMG_6295.JPG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