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导读】
一首现代诗,两首古诗,一篇叙事的文章,一篇状物的美文,构成了我们的第一单元。有一首歌问:“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呢?这也是我们学习这个单元需要追问的一个问题。
春天在哪里?你能从课文里找到春天吗?哦,有的。你看,和煦的春风,青翠的小树,““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淡淡的粉红。”“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黄莺、水村、山郭、烟雨……这一切就构成了一副美丽的春色图。
春天有哪些关键词呢?第一个是“颜色”。春天是彩色的。青翠的小树,淡淡的粉红,红红的杜鹃,绿绿的柳梢……这些颜色的品读,能够加深我们对春天的多彩的感悟,让我们体会到春天的美。第二个是“希望”。春天里,我们栽下“绿色的希望”,这些希望是小树苗,我们期待它们将来长成参天大树。这希望,是我们少先队员,将来他们为建设“四化”做贡献。这希望,是那个发现第一朵杏花的孩子,他会学习到竺可桢爷爷的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我们能从文字中感受到春天,是因为作者们的生花妙笔。一起来读一读:“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细细品尝一下“绿”“青”“皱”“鼓”这几个字,它写出了春天的动感;“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里将各种景物当作人来写,使春天更富有生气;“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这里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音符,多么的有趣?哦,原来,才采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文字更加富有美感。
是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多彩而富有生木几,充满了希望。亲爱的同学们,你能找到春天吗?你会描绘春天吗?
【问题罗列】
1.课文里将树分别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2.“绿色的希望”“参天大树”在课文里分别指什么?还可以指什么呢?
3.你知道竺可桢爷爷吗?请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他。
4.读一读课文中最后一段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5.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燕子的?为什么说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6.《江南春》中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江南春天的特点。
7.从《春日偶成》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情感?
8.读一读成语串,你想到了什么?你可以用文字来向我们描述你眼睛里的春天吗?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