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经开区横林小学 >> 心灵鸡汤
因材施教,老师理应做到——《三个傻子》观后感(二)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4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因材施教,老师理应做到
        ——《三个傻子》观后感
执笔:徐贤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就是一部简单纯粹的搞笑片,看了开头大概猜出结尾是什么了,但是随着耐心的看下去,不得不佩服这个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友情,爱情,水乳交融,前后呼应,贯穿始末,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对填鸭式教育的另类批判,柳暗花明,真的是很有内涵,很有深度的电影!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N次,每次看来,最终总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已经是为本部电影认认真真的第二次写观后感了,第一次作为家长观看,让我连夜感悟《让我怎能不思考》。更换教师角色,又一次反思。代入不同的角色,感触良多。
与其说主人公兰彻以及他的舍友都是傻瓜,为什么是傻瓜呢?因为在一般人眼里他们的思维和正常人不一样,匪夷所思,不按常规办事,但往往会取的意料不到的成功,我们很多人都是被动的学习,不去思考,总是思维定式来,思维定式去,因而思维被束缚住了。兰彻告诉我们许多道理,让我们去思考,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个结果吗?还是为了名次和地位?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例如,大学入校第一天,校长病毒就对兰彻发难,逼兰彻,于是他就往门上撒尿,不料兰彻用他学到的简单物理知识,盐水可以导电,往门上通电,狠狠地整了校长,看的时候以为兰彻是疯子,这样疯狂的方法也能想得出,太不可思议了。这时才发现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从来不考虑自己喜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只要学习的专业体面,够份儿就行,于是就自己把自己埋没了,要有勇气改变自己,去创新。兰彻的两个舍友,一个喜欢摄影,一个对未来恐惧,前者因父母的阻拦和规劝,不得已放弃自己所喜爱的摄影,后者更是心里对未来迷茫,不知所措,于是都生活在痛苦中,其实他们是缺乏勇气,面对困难都选择了逃避,而兰彻总是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兰彻说:要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爸强迫他去当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他爸要他去当歌手,想想是什么灾难?明明爱的是摄影,却娶得是机器,这么怕明天,今天怎么活?你怎么去专心学习?。是啊,学自己喜欢学的知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学习才有意义。当校长夸耀自己脖颈上的高科技钢笔时,说宇航员用在太空中就不会因失重导致墨水漂浮,众人皆无声,唯有兰彻动脑子说道:为什么不用铅笔呢?,校长一下子无言以对。本来很简单的事,干嘛非要想得那么复杂?能举例子,打比方,既形象又生动地表述机械是干什么的,又为什么非得用抽象干巴巴的理论定义去阐述它呢?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又何必拐弯抹角铺陈渲染呢?
    教育如果不尊重人才的培养,反而摧残新思想新观念的萌芽,一味固守陈规,按古板规矩一步一步的去发展,这就简直是一个悲剧!印度是这样的教育,中国这样的教育现象甚至更加严重,多少优秀学子不堪压力而自杀!如果病毒校长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让他专心致志搞自己的飞机模型,印度很有可能会诞生一个飞行设计师,可是他就是不给哪怕是自己亲生孩子一次机会,结果,孩子上吊自杀了!校长太在乎自己已有的东西,而不去创新创造,或者改革一下教育体制。甚至兰彻百般劝他改善现有的状况,他还是顽固不化,这在他每天准时准点无聊地刮脸上能够明显地体现出他那固执不知变通腐朽懦弱的性格。
我们作为教师,每天面对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学生,有的调皮捣蛋,有的纪律散漫,有的无心学习,有的成绩低下,实在令人头疼。然而不放弃一个学生又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就对教师提出对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全面考虑。面对这样的难题,要顺利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又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又应该怎样去实施呢?我个人认为:
1、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种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叫因材施教’”。我们教师更要善于及时的发现学生的特点,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优缺长短,仔细分析他们的个性和家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地实施我们对他们的教育。
2、教师要充分的信任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这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谈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教师只有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个人能力的发挥有限只是暂时的,相信他们能回到学习的正道上,学生才能信任我们,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行之有效。
3、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学生。作为教师,不单只发现学生的缺陷,更要注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哪怕对一般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的肯定他们,表扬他们,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及时的鼓励他们。布鲁诺曾经说过: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甚至反对整个世界。苏霍姆斯基也说过: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产生有上进心。因此,我们只有不断的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及时的鼓励他们,帮他们树立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而有了兴趣,他们才能源源不断的发挥自身的潜能。
 4、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我们教师面前,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而在学生面前,我们则起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我们要去指导这些性格各异,学习成绩层次不同的学生群体,就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必须用不同的策略。
 这部电影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我们只有真正的认识和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的行为在孩子们的将来起着怎样的作用,才能够有所警醒,有所改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