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阳光体育浇灌流动之花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1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用阳光体育浇灌流动之花
【摘要】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外来工的子女大量涌入我校,他们的身体素质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面对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普及引起的一波波学习热潮,面对外来工子女占学生总人数90%的学校来说,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能够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意识,丰富生活,增强体质,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的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阳光体育 外来工子女
一、现状分析
新华社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规划。这些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关乎国家未来的整体国民素质,随着农民工的不断增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
我们学校的生源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这些流动人口子女来自天南地北的打工者的子女,大部分将纷纷就读于本校。这些学生原来就读的学校多数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体育器材场地等教学设施简陋、对“健康第一” 的教育观念滞后,而且流动人口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和学生的一起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运动习惯、运动特长的发展、体育兴趣关注就更少了,对学生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学生完成语文、数学作业,家庭的体育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特长的发挥、和父母亲一起运动、自身的运动能力太差等等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二、应对策略
(一)转变观念,确立以培养体育运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因为他们的特殊,更应该去爱他们,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还给他们的天性——“玩”,是具有健全心灵的人都具有的心理需要。让学生的“玩”,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的行为,而是包含对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的尊重、提升、满足;也包括对学生探究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等多方面需要的尊重、提升、满足。
其次体育能力的培养要确认儿童发展的内在性。人的发展,靠人自我的觉醒和努力。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内在发展的采纳,“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唤醒的过程。”由此可见,对每个生命的尊重与赏识是这个过程得以产生的前提和条件。针对学生个体来说,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鼓舞、激励和唤醒。因此,体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它倡导的是让学生自己领悟人生的智慧,体验成长的快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最后体育能力的培养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价值观上集中体现了教育的促进化和个性化特点,尊重和保护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必然差异,承认每一个人在价值、才能、情意和行为方式上都是极富“个性”的个体,给予每一个人充分发展其自身,激发其内在潜能的平等机会。利用每次不同的展示机会,如:跳绳、立卧撑等各项擂台赛,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参加,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积累经验,探索流动人口子女体育能力的培养的实践方法。
1、实施原则: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宽容、提醒
(1)以“尊重、信任”为基础。
“尊重”就是民主、平等,就是爱。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而非上下级的主宰!蹲下身来平视学生,倾听学生说话,体会学生的每一个动作,会让学生立刻感到被尊重。“信任”就是张扬,就是源泉。教师要始终相信生命蕴涵着潜能,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有道是“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留给学生除了微笑、大拇指之外,还应有自信的目光、坚强的动作,不光是让学生空喊口号“我相信,我能行!”,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自己——“我相信,我能行!”
学校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转入,其中大部分体育基础和运动习惯都较差的学生,我从没有嫌弃和厌恶,因为,体育能力的培养会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尊重和信任他们。曾经有个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外地学生,因为理解、模仿等能力低于同龄的学生,所以体育学习比较吃力,在原来的学校受到歧视和排挤,严重影响了他的体育学习和健康成长。转入了我校后,我们的老师没有对他另眼相待,尊重他、信任他、帮助他,现在,他的运动成绩不断进步,在班级里虽然还比较落后,但他的心态是轻松健康的,态度是端正积极的,他的成长是令人欣慰的。
(2)以“理解、激励”为契机。
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首先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运动需求;理解流动人口子女在特殊的生活状态下求学的困难;理解体育水平对流动人口子女未来幸福生活的奠基的作用。激励是含有表扬但不仅仅是单纯的表扬。失败和困难时候的鼓励,成功时候的赞扬,甚至特意给予的机会和锻炼,都是激励。激励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运动基本,当然也都有不足,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运动才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运动特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获得不同的成功。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平台。用不同的测试标准要求每个学生,能动态地及时地发现他们的努力与进步,激励他们鼓足勇气积极进取。
六(1)班有个有名的小霸王,学习不积极,动作练习不肯做,还经常惹是生非,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出了名的难教育。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了他作为一个沭阳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他产生种种行为结果的原因,了解到他渴望表现和表扬的心理需求,避其所短,投其所好,增多让其表现机会,充分运用激励的手段,加强督促,使他改正了许多不良习惯,毕业前还在校运动上作为主力队员,为班级取得了好成绩,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3)以“宽容、提醒”作保障。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抱着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不要纠缠缺点,要学会等待。当然要区分教师要抱着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与一味地溺爱、一味地表扬、奖励的错误倾向,必要的批评也是需要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提醒。但是,即使进行严厉的批评的时候也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做好引导、帮助的工作。
以前的三(1)班有个出名的小懒虫,运动水平不错但是又十分令老师头疼。他的父母不在身边,他又极其贪玩,在去年的《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时,老是在良好与优秀的边缘徘徊。为了使他达到优秀,老师尝试了各种方法,但他往往只有几天的积极性。后来,老师对他转变了态度,面对他的“老毛病”不再急躁,不再大动肝火,而是有了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在上课后或课余时间,把他拉到身边,监督他完成任务。每当他完成老师的要求,就及时给予鼓励。但对他的惰性也从不放任,而是用细水长流的办法,监督他,提醒他,不让他越来越差。少了指责、少了怒气,教师的心态变好了,学生的情感和运动水平也在潜移默化地进步着。
2、实施赏识教育的四个纬度:班级建设、课堂教学、兴趣活动、家庭教育
(1)营造氛围使班集体充满成长的气息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班集体中营造促进运动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形成积极自信的良好心态,从而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和运用了几种方法营造促进运动的氛围。
运动园地的布置促进运动氛围。开辟各种园地展示学生的各种作品,提供给学生获得“表现”的舞台。如,有的班级布置了“奥运火炬接力”的栏目,只要学生每天到运动场进行活动,并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每周就可以在栏目内增加一枚火炬;有的班级设置了“运动天地”专栏,把自己在家里运动的照片贴在栏内;还有“我与奥运同行” 等等用生动形象的布置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多种机制提高运动能力。在班集体中设置多种体育学科小岗位,如:体育委员、篮球小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能力帮助其他同学,在体验自我成就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帮助别人提高运动能力和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的成绩时,就向班主任送喜讯,向家长送喜讯,把学生的体育能力、运动成绩汇报给班主任、家长,让他们知道学生的进步,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重视。
(2)运用赏识性评价使课堂充满进取的活力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做到正确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实行多元评价。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把微笑带进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或因从众心理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出来示范动作,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为课堂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热情肯定每一次进步。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你的观点很独特”“你观察的真仔细”“……表扬是真诚的,是符合实际的,是有针对性的。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鼓励学生自编游戏,培养创造精神,看到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课堂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学生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学生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在学生失败时热情地鼓励:“继续努力,相信你能行!”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帮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好吗?”看到学生犯错时真诚地提醒:“如果你能这样做会更出色!”……
(3)开展兴趣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业余训练是体育活动中主要组成活动成分,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我校开展业余训练活动以来,十分重视抓各兴趣小组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每次体育活动为契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
为了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我们每学年组织开展校级、区级田径运动会,跳绳踢毽,篮球等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参加比赛时,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形成了一次很好的向高手学习的契机。
学生是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发展的,学校为了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平台,逐步建立了全校性的活动机制,创设了一些传统性的主题活动节,给学生展现能力的机会与释放热情的条件,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为此,我们每年举行田径运动会,设立体育节,开展跳绳踢毽等学校特色项目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明星。老师们还根据不同的学生为他们“量身定做”不同的实践活动,提供体验机会,使得学生们都能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和锻炼。
我们还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趣味体育活动。如五六年级跳长绳、三四年级的阳光伙伴、一二年级的广播操赛等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在活动中渗透体育思想,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得到感情的体验,并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了有益的探索。
(4)运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来引导家长
一个人的成长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的教育同样至关重要。不可否认,在我们这个流动人口子女占大半的学校里,家庭教育这一块是严重缺失的,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体质的重要性,也无能力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不是放任自流就是动辙得咎,给学生的心灵蒙上了阴影。所以,我们把家庭的体育教育提升到一个重要高度。利用各种渠道,开发各种资源,想方设法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利用家长学校活动举办家庭体育教育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实施体育教学教育,如何对学生实施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家长如何来引导孩子进行体育运动,一方面要注重稍有进步就运用激励的方法,但是要防止护短、纵容和溺爱。在活动中家长能亲眼目睹学生的成长,感受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此发现学生在家中不明显展示的另一面。同时,也让家长在活动中学习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把它迁移到家庭教育中来。再说,这些体育活动不仅促进了家长对学生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也适时地引导家长在平时也能多和学生交流,共同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三、反思
在实践过程中,我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终身体育运动的前奏,但操作过程中如何提高体育运动能力,让它发挥更大的效能,这是值得继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长效性的教育,需要注意差异性,需要不断地改进教育的策略。因为学生是不断发展的生命体,运用单一的培养方法,对有些学生不能产生长久的效应,这就需要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创新策略,激发后续的发展动力,直至进入稳定的状态,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我们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为流动人口子女运动水平、运动习惯以及将来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