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经开区横林小学 >> 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5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美术作业的设计直接反映着教学实效,传统的以画为主的学习方式,形式单一,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作业      设计      多元化

学生因家庭生活背景的不同,原有学习基础的不同,智力、情感发展的不同,他们的美术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明显反应到作业上来就是作业速度快慢不一,作业水平高低不等。但我相信每个学生对成功的期盼、对肯定的渴求是相同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因为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需要。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分层作业,分层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美术,在美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我就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作业设计的简单探索。

第一,造型表现领域。这个领域我们从刚开始接触画画,对造型的要求,大多数人直接体现在 “像还是不像”。而忽略了表现这个方面,其实在作业过程中,表现方法很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造型能力较弱,所以我经常设计用一些趣味性比较浓的手法,比如,撕纸贴画、手指印画,让小朋友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其中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那样,作业的质量也比较的高。比如苏少版第一册《圆圆的世界》,小朋友不借助工具很难徒手画出一个完整的圆形,我采用撕纸的方法,选择多种颜色,让整个画面鲜艳,再借助一些添画拼贴的方法,这样既弥补了画面在技法上的不足,同时又让整个画面鲜活起来,还省去了小朋友涂颜色的过程,既节约时间又达到了较好的画面效果。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讲,因为技法的进步,我又采用了另外的作业设计方法。比如苏少版第八册《车》,我让学生先说一说他们所熟悉的车的构造,然后他们说,我在黑板上进行示范,他们看见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画出了车,自己也跃跃欲试,接下来让他们进行小练笔,让他们在练笔的过程中去寻找发现他们还有哪些地方有困难,带着困难,我们到室外进行车的写生画练习,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他们观察的能力,作业效果相当不错。这个领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第二,设计应用领域。这个领域受到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很难设计出技术含量很高的作品,但是不同年龄的学生,根据他们生活的需求,他们可以设计出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作品来。比如,在苏少版第二册第四课《我的地图》,一年级的学生正好处在幼小衔接的年龄段,他们既有幼儿园学生的稚拙又想像小学高年级学生那样自我,所以,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在这节课上,我先教他们方向,认识方向后,在让他们自己想自己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位,如果让他自己上学,该怎么走,怎样才能既能保证安全,又不让费时间。小朋友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想了很多方法,选择的路程都很符合老师提出的标准,这样他们设计的地图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应用得到,很认真很投入,可想而知,作业效果很好。在高年级人教版第十二册《奇思妙想》,高年级的学生觉得有难度,因为他们一下子想不起来要设计什么,我就给他们进行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的提示,六年级的学生因为生活中接触的东西多了,所以经过提示并联系生活,这样他们也能设计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比如,有一位同学设计的作品,当时正值51假期,他要跟父母出门旅游,但是家里的花没人浇水,于是他就选择,在易拉罐下面扎一个小洞,下面接一个果冻壳子(果冻壳子要很牢固的粘贴在),在果冻壳子上再用针扎个小眼,把这个作品放在花盆上,这样既可以安心的出门旅游,又不用担心家里的花没人浇水。这个领域让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三、欣赏评述领域。第一册的《画声音》第十册的《画性格》,这个课程都是属于抽象思维训练课,一下子让孩子们画有点摸不着头脑,在低年级,我们先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欣赏后问他们是什么感觉,如果你听了生意能不能画出来,小朋友们觉得很迷茫。所以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先到讲台上来唱歌,然后,让一个小朋友根据他唱的歌,进行节拍的演奏,让小朋友先来兴致,再请一个小朋友把他们唱的节奏,用点线面色彩等他能想到的方法把他记录下来,这个过程让小朋友知道,原来抽象的东西也能进行描绘。使他们在认识抽象画的过程中也了解了抽象画的制作方法,并学着读懂抽象画的意义(那是人的感觉的另一种记录方法,就像我们每天写话一样)。而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个人感觉能力的加强,在抽象思维训练课程中感受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体会作者的心境和感受,进行恰当的评论和阐述。所以在画性格这课,我联系前一堂课的线条的魅力,要求他们采用不同的线条去感受自己的性格特征,有的同学性格比较豪放,他选择用毛笔大写意,有的同学性格比较拘谨,他选择用钢笔很小心很细致。通过他们的作业反馈,我看到了他们对前一堂课的线条的魅力的掌握,同时还运用到本课,表达了自己的性格。这个领域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四、综合探索领域。综合探索领域是最能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个领域中穿插了前面三个领域特征,他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比如在第十册的一个单元《作文插图》《儿歌和童话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诗配画》这个单元很明显的是语文与美术的学科整合,让学生了解文学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欣赏美文又可以学习绘画,同时还学习了图文并茂的排版方法,可谓一举多得。低年级的《小挂件》,在这个饰品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培养了动手能力,表现了设计能力还创造了美。同时在作业表现上还可以选择折纸、涅泥等多种方法,让作业丰富多彩。这个领域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作业方法和设计要求,让学生更好的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