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雀、依、更),三个磁铁,太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
1.猜字游戏,(课件逐个出示甲骨文“人”“入”“目”)让学生猜字,同时认读“入”“目”,并学习书写。师:中国的文字真有趣,一个字就是一幅画,看了字就能知道它的意思!
2.出示甲骨文“雀”让学生猜,(生字卡)“雀”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生字,我们一起读两遍。(贴入黑板)理解雀指短尾鸟,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雀。
3.认识鹳浴衣。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种鸟(出示鹳雀图),它叫“鹳雀”(出示字)。你认识它了吗?请你读,(指名3、4人读)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
2.(课件示鹳雀楼图)看,很久以前,在我国山西有一座楼阁,(示“鹳雀楼”词),名叫——(齐读)。
为什么叫它“鹳雀楼”呢?请小朋友听仔细了,呆会儿我请你们说。 “因为楼上常有“鹳雀”飞来休息,所以取名“鹳雀楼。(指名2人说)
鹳雀楼一开始不怎么有名气的。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3.(屏幕出示“登”)谁来读读这首诗的题目——《登鹳雀楼》指名读题,齐读。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114页,自己练读古诗,多读几遍,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4.检查读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诗),谁愿意第一个来读给大家听?(3人)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诗),难度加大了,你还会读吗?(2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也能读好。(齐读全诗)
5.指导质疑
这首诗大家读得都很流利,但意思都理解了吗?(停)哪些不理解的,提出来。
(提出疑问)
6.小结归纳解词方法
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理解上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我们能抓住古中重点字、词去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古诗,是借助哪些方法来理解的?
板书:
1)借助插图。
评价:因为这些插图跟古诗的内容有很大的关联。
2)反复诵读。
评价: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读了,意思自然就懂了。
3)合理想象。
评价:想象可是理解古诗的一大好帮手。
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同学们心中的疑问。
二、品读诗句
1现在,就让我们随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他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能联系古诗来说一说吗?(指名说)
a.“太阳”诗中把它称作“白日”诗人在古诗中常常把“太阳”称作“白日”。像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中就有“千里黄云白日熏”。这里的“白日”和我们诗中的一样,都是指——(引说)太阳。
接着说,还有补充吗?(全部说完)(字体变红)
b.刚刚有同学说到“大海”,那么这到底是不是海呢?我们知道鹳雀楼位于山西,离它最近的海中间还隔了一个山东省,因此,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大海的,作者这样写,是发挥了他的——(引说)想象力,这也是古诗的魅力所在。正所谓“百川归海”。
2.让我们也来发挥想象,听老师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配乐)师读全诗。
b刚刚我们随诗人一起登上了鹳雀楼,看到的都是静止的景物,现在让我们发挥想象,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1)a太阳是怎样落山的?诗中的哪个字告诉你的?(生字卡)谁来给这个字找找朋友。
b从同学们说的词中,我们感受到“依”有紧靠,紧紧挨着的意思。
c老师这儿有一轮“太阳”,读了古诗,你知道太阳是怎样落山的吗?(指名演——师旁白——指名读)
评价: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
我仿佛看到了太阳正慢慢地落山了。(分组读)
太阳是多么依依不舍啊,(齐读)
2)同学们接着发挥想象,你还看到怎样的景象?就请你读一读这句。
评价: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了不起,我眼前仿佛浮现出那滚滚的黄河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
女生,让我们一边想象黄河奔腾入海的情景,一边吟诵这句诗吧!——黄河入海流(齐读)。男生,
评价:(齐读)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
过度:我们常说江河之水流入大海,诗中却说“入海流”,原因是诗歌讲究音韵美,让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好听,所以把个别字调换了顺序,但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的理解。让我们把这2句诗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
3.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美美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
4.看到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他想到,(引读)——(出示后两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目”就是指眼睛,那么“千里目”就是“千里眼”我们常在童话故事中读到,指的是能看到更远的地方。现在,作者也想要看到——(引说)更远、更美的景象,他是怎么做的?——更上一层楼。这里“更”就是“再”的意思)(生字卡)因为只有登高,才能望远。
b.(变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成为了千古名句,一直流传至今,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指名3人读)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理解、感受。
6正因为王之涣的这首诗,才使得鹳雀楼名扬天下。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听到——。你记住了吗?谁来背?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配乐呢!
(图)让我们一起登上(起立)鹳雀楼,看着眼前的美景,吟诵这首诗。
把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欣赏欣赏!
四、写字
今天,我们除了会读、会背理解了这首诗,还认识了好多生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写这三个字“雀、依、更”。
“雀”:上下结构,下面“隹”的一撇要舒展,一共有四横。
“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撇捺要舒展。
“更”独体字,横短,日扁,捺舒展。
结束:因为小朋友今天表现非常出色,老师要奖励你们一句祝福的话:(示:祝小朋友身体健康,学习更上一层楼!)如果,小朋友要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可以怎么说?送给爸爸(妈妈)呢?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