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自律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8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教学目的:
在学生心中播撒廉洁光荣的种子,并通过他们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廉洁奉公的思想,培养新一代主人翁廉洁,创新精神,做一个新世纪的小主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廉洁)
请同学们齐读这个词语,能说说你对廉洁的理解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廉洁指不贪污,不受贿,不以权谋私;要勤俭节约,要洁身自好,要为人民服务;要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学生齐读廉洁的概念)
二、回顾课文,文中明理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学习了很多篇课文,请大家回顾一下,你都从哪些课文中受到了廉洁这种美德的教育呢?
(生说,课文:《中彩那天》《蓝树叶》《吃水不忘挖井人》《西门豹》《一面五星红旗》《小鹿的玫瑰花》《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三、吟诵名言,感悟廉洁
不仅课文能让我们受到廉洁的教育,而且许多成语和名言警句也会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人。能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告诉大家,让我们来共享你的收获么?(学生说资料)
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他创作的廉洁诗《石灰吟》千古流传,让我们一齐来背诵《石灰吟》,共同来感受于谦坚定的廉洁志向。(学生齐背《石灰吟》)
还知道哪些有关廉洁的名言警句?
教师适当补充: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公则生明,廉则生威。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3、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释: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4、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释:不须要人们夸你颜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气节在世界上。
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释: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树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四、成语接龙,积累词汇
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做游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只要是与廉洁有关的词语想到哪个说哪个,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学生成语接龙)
(两袖清风 刚正不阿 为民请命 大公无私 奉公守法公而忘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诸同好 拨乱反正 光明正大 俭以养廉 廉洁奉公 清廉正直 明廉暗察 廉远堂高 冰清玉洁 才高行洁 洁身自好 清身洁己洁己奉公 洁己从公)
大家说出了这么多的成语,那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来历么?(学生用故事的形式讲来历。)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陶渊明生性淡泊,他关心百姓疾苦,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时,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后来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两袖清风: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代清官,人称“于龙图”、“于青天”。于谦仰慕诸葛亮、文天祥等杰出人物,写诗赞颂他们报效国家、廉洁公正的操守,以他们为自己的楷模。17岁时他写下一首流芳百世的佳作《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于谦为官以“廉洁公正”闻名。“两袖清风”的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一次,他要进京办事,一些同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带上土特产,也是送个人情啊!”于谦听后,哈哈大笑,举起双袖风趣地说:“谁说我什么也没带?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一首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天朝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是“两袖清风”便作为为官清廉的成语而千古流传。
五、小手拉大手,廉字入我心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自己廉洁自律,成为廉洁小卫士,还要带动周围的人加入到廉洁的队伍中来,你准备怎么做呢?(生畅所欲言)。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只要我们小手拉大手,廉字记心间,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七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做有知识,有文化,有才能的学生,还要做个讲公德,守纪律,热爱祖国,乐于为人民服务的小公民。最后让我们齐背《八荣八耻拍手歌》来结束这节课。(生齐背)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