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经开区横林小学 >> 教学设计
第十四届小学语文“现代与经典”观摩研讨活动汇报课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25.望月(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文中有关诗句,能正确、有感情地读背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会本文生字,能利用结合句子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受月夜之美、古诗之美、想象之美,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

1.投影出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望月 怀人)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仰望星空,凝望着这一轮明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一起读课题。再读,轻轻地读,柔柔地读。
二、自读自悟,理清脉络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感受作者笔下的“望月”是怎样的。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圈上小圆圈。
 2.边读边思:以“谁望月”为主线,试着初步理清课文脉络。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外甥   镀上   船舱
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
能说说这里有关词语的意思吗?(学生质疑交流)
重点再理解词语: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夜深人静   隐隐约约   清幽旷远
(2)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3.以“谁望月”为主线,请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三、品味“江中月”
1.一轮明月高悬在苍茫的夜空,她的清辉洒向大地,凝望着这一轮皓月,凝望着月光下的美景,给人无限的遐想。一切是那样的静谧,一切是那样的安详。有人说《望月》这篇课文,望的不是一个月亮,而是三个月亮。一个在江中,一个在诗中,一个在心中。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江中月在哪里?诗中月在哪里?心中月在哪里?(投影出示图文,学生默读浏览试着完成课作第1题)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3.谁找到了江中月,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请在旁边标住江中月)投示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轻轻地、柔柔地读一读这“江天月夜图”,读出你对她的感觉。(指名读,相机指导和评价。)
4.假如你就在江边,看着洒着清辉的江面,看着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你是什么感觉?你的感觉呢?(美、静、安静……)
5.这是一个宁静的月夜、祥和的月夜,都可以用自己的感觉来美美地读一读。(配乐齐读)
6.既然写江中月,就一定跟“江”有关,请同学们找找看有多少个与江有关的词语,请找出来,框出来。(投示文字)配合朗读,感受江与月的关系。老师来读、框出来的词,同学们读其余的文字;反过来读,感受月与江的关系。
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此时此刻月和江能分开吗?江和月能分开吗?江和月已经融入到了月光里,这真是“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这幅“江天月色图”。(齐读)
7.其实在这个月光皎洁的夜晚,那清凉的月光何止是洒落在作者身边的江面上,也洒落在了千万条的江河里,构成了一幅幅各有特色的“江天月色图”。这真是“千江流水千江月”。放飞想象,去感受这“千江月色图”带给你美好意境吧!(配乐齐读)每个人都沐浴在这静静的月色中,都沉浸在着“千江流水千江月”意境之中。
四、品味诗中月
1.文中不仅写了江中月,还写了诗中月。你找到的诗中月是——(生读)你会发现这六组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组诗中有一个“月”字,(圈出来)
2.望的是天上的同一轮明月,但诗人的感受一样吗?心情一样吗?去寻找每组诗句中的一个动词——与诗人有关的一个动词,借着这个动词你可以读懂诗人的心声。(学生寻找。结合动词相机讲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感情。)(呼月、问月、疑月、近月、对月、思月)
3.交流感悟。
第一句 :“呼”这个字眼;请问你在呼谁?(大声地呼,对着天呼)为什么把它呼作“白玉盘”?
第二句:“问”;你在问谁?问什么?问青天,再问;天回答你这个问题了吗?为什么还要问,诗中有秘密,有消息,读出来了吗?诗人在干什么?(喝酒)喝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喝酒,为什么会喝醉?(借酒浇愁,愁上加愁……)
第三句:“疑”,我知道后两句;诗人为什么会“疑月”吗?(思乡,凉凉的,有寒意……)
第四句:“近”,接近、亲近;那个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来到了建德江这个地方,一人独自客居他乡,最先出来迎接他的是这一轮低低的明月。
第五句:“愁”不是的动作而是一种心情,应是“对”(相对,无言以对)(心情的沉闷,心情的忧愁,这就是“对月”。(读)
第六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个动词在这里:“思”,“思月”。
4.望的是同一轮明月,但他们的心情、想法、感觉是有的(天真、孤独、思乡、愁绪……)这又是另一种“千江流水千江月”。我们来读这诗中月,我一句,你一句(配乐,师生配合朗读)
5.此时此刻,你感觉到了什么?月下吟诗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啊!(出示: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读出清幽旷远)
6.你还能背诵一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指名背诵,相机投示)
五、品味心中月。
1.谁找到了心中月?(指名读,相机出示)你找到的是谁的心中月?在文字傍标注上“心中月”。
2.小外甥的心中月是什么?为什么把它比作“天的眼睛”?
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像人一样,充满灵性 。老师不改一个字,它同样还是一首诗呢!信吗?不信?瞧!
(出示:
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
天的眼睛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师配乐范读)
3.试着读读看,相信你能读出诗的味道,诗的美。
(学生带着惊喜,兴味盎然地自由练读,再配乐指名读,齐读。)
六、品味构思的奇妙。
1.三个月亮,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有的是作者想象得到的,有的是作者观察得到的,有的是作者回忆得到的。(完成课作第二题)(回答并板书)
2.三个月亮,一个代表着现在之美,一个代表着过去之美,一个代表着未来之美。(完成课作第三题)
3.还有人说三个月亮,一个读起来有童话的味道,一个读起来有散文的味道,一个读起来有诗歌的味道。
4.同学们看黑板,你们会有一个大的发现,这就是《望月》的写作特色,这样的构思和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
5.读着望月人们对作家赵丽宏佩服、赞赏得不得了,了不得。有幸碰到了赵丽宏先生,问他在写《望月》时怎么想的?想知道吗?(出示:)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也许是赵丽宏作家已经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没有考虑怎么写,《望月》在自然和不经意间倾吐、流泻出来的。)
事实上赵丽宏的话还没有说完,只见他微微一笑,接着说:(出示)
谁让你明白的?可以带着自己的感觉、想法去读,每个人的感觉和解读是不一样的。都可以从望月中读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来。
6.小结:这样的阅读,也是“千江流水千江月”
七、延伸感悟,诗意表达。
1.其实读文章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不同作家笔下的月亮也是不同的?我们来看:分别品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片段;贾平凹的《月迹》片段;冰心的《寄小读者》。
2.同一轮明月,作家笔下的文字也是如此的不同,这又是一种“千江流水千江月”
3.请你闭上眼睛,最近你什么时候望过月亮,在什么地方望见到了月亮,也许你站在了自家的阳台上,也许在开阔的草地上,也许在高高的山头上,也许在宁静的小河旁,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你的身旁,你的身上,请你用几句话把自己的《望月》写出来,大屏幕上有些好词好句,你可以尽情选用。(配乐练写)
4.朗读感悟,师相机点评。我们写的主要是望月之景,跟我们不一样的是,作者和小外甥在干什么?(对诗)这是写景还是写事,(写事)江中月呢?写事还是写景?心中月呢?
5.我们忘不了“江中月”,我们忘不了“月亮出来了”(出示填空。)
忘不了“诗中月”(出示填空)
更忘不了“心中月”(出示填空)
此时此刻这“江中月”“诗中月” “心中月”已经融为一体了。(板书)离开了一个人的心还能够观察到江中月吗?还能够回忆道诗中月吗?所以作者望见的只是“心中月”,只有心中有月,才能真正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望月
 
江中月   观察   现在   散文   写景
                      诗中月   回忆   过去   诗歌    写事       融为一体
心中月    想象   未来   童话   写事
 

 

 

25.望月
                                                                              课堂作业设计
1.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江中月在哪里?诗中月在哪里?心中月在哪里?课文先写了什么月?接着写了什么月?最后写的是什么月?
                                          
2.三个月亮,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哪个是作者想象得到的,哪个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哪个是作者回忆得到的。
想象得到的是(        );观察得到的是(        );回忆得到的是(       )。

 
3..三个月亮,一个代表着现在之美,一个代表着过去之美,一个代表着未来之美。
代表着现在之美的是(        );代表着过去之美的是(        );代表着未来之美的是(         )。

 
4. 三个月亮,一个读起来有童话的味道,一个读起来有散文的味道,一个读起来有诗歌的味道。
读起来有童话的味道的是(        ); 读起来有散文的味道的是(        ); 读起来有诗歌的味道的是(        )。

 
5.请你闭上眼睛,最近你什么时候望过月亮,在什么时候望见到了月亮,也许你站在了自家的阳台上,也许在开阔的草地上,也许在高高的山头上,也许在宁静的小河旁,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你的身旁,你的身上,请你用几句话把自己的《望月》写出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