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目的地是凤凰古城。
从常德赶往凤凰古城的一路上起了点风波,一辆大巴出故障停在转弯处,两辆小车追尾霸占着本不宽敞的公路,因此耽搁了两个多小时。好在一跳有影视与音乐陪伴,在满眼翠绿渐渐失去新意之际,没能让我们的游兴大打折扣!
本来宽松的游程必须压缩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完成。好在每一处参观点相距不是很远。除了游人如织,让人觉得古城有失“边城”风韵之外,强烈的人文气息还是颇让人着迷的。我们先后参观了沈从文的故居、陈三立的故居、熊希龄的故居以及杨家祠堂、万寿堂。每到一处都有工作人员作讲解,并配有文字解说的实物或图片,但因人多闷热得让人很难静下心来细细观赏记忆,因此,在心里默默地嘱咐自己,回去之后一定要上网找一找这些名门望族的资料来看看、读读。
在来时的路上,庞导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苗族的风土人情故事,以前虽然外出旅行也接触了一些,但如此细致的讲解还是第一次耳闻:苗绣、蜡染、制银工艺是苗族的三宝,其中两项已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传统的工艺已失传,如昔日里用的蜡染植物已找不到,二十多种针法的苗绣仅存三种,制银工艺的拉丝技艺已远不如当年。好在人们已开始觉醒,保护这些民族的传统工艺文化。黄永玉是位大腕级的人物,据说,他的画在现在市场上一尺为二万多价格,他为酒鬼酒设计的商标价格为一千二百万人民币。这位大师对凤凰古城,对苗族有着特殊的情感,虽然他平时相当吝啬(不轻易为人作画),但在为苗族制银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在苗族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为了使制银工艺能申报成功,这位画家真是倾心倾力,是他从沈从文写的《边城》里提到杨性铸造匠的信息,并悉心寻找到远在贵州、准备外出打工的杨性后代加以栽培,才使这项工艺重见往日风采。另外,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此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00三年,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举办个人演唱会里穿的苗族服饰里的银饰就是这位性杨的后人花半年的时间所造,如今她的那套苗族服饰已被收藏在美国的一家博物馆内。所以说名人的家乡情怀能为家乡增添无尽的光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浓厚的人文底蕴,让这只深山里的凤凰飞出了大山,飞向了全世界!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三种典型的建筑:苗族的吊角楼、江西建筑、徽派建筑。前两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并不为奇,但为什么会有如些众多的徽派建筑呢?据说,明朝时这里出了一去骁勇善战的军队,他们在安徽打了胜仗回业后,大量兴建徽派建筑以示荣归故里。有时想想,这世界真奇妙!令人厌恶的战争,有时带来的还是文化的融合,文明的进步!再如,我们沿途经过的吉首市说是抗日战争的产物。这里还是著名的酒鬼酒的故乡。
沱江水算是清澈的,虽然时不是看到水里有些漂浮物。我们乘坐的木船细长细长的,很窄,样子很像在淹城博物馆里看到了独木舟。两人一排,十位游客如上一位艄公。只要谁稍有动静,船即晃得厉害。不过行走在江面上,还真有点像我们常见的硬筋串条鱼!不过十来分钟的时间,我们近距离地观赏到了依水而建的吊角楼,外观真的很别致,临水的木墙、木窗、木阳台,遥想当年,的那些临水而居的吊角楼里的人们,肯定是悠闲的。晨起静听水边洗唰之声,夜赖倾听潺潺流水,是何等的惬意!可惜,所到之处,那些原本的临水人家都已成为商店与酒巴!
夜晚的古城似乎比白天更为繁华!沱江两岸霓虹闪烁,江面上五光十色、水光潋艳。游走在繁华而狭窄的街道,耳边充斥着酒巴里传来的喧嚣,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在我的眼里,她应该是含蓄、蕴籍、温婉的古典女子!现代文明的渗透,却让她失去了昔日的风韵,成为一个时尚、开放的摩登女郎!然而,过度现代的东西能有多少历史的价值!很后悔,九九年没能来此一游,也许十多年以前的这座古城,能让我找到更多的感觉!
盼着明天能趣个早,领略到晨曦中的沱江!
七月二十三日 天气晴好
- 附件: